游人小说网 > 从红楼开始的名著之旅免费阅读 > 第一百二十八章 方腊造反

第一百二十八章 方腊造反


经琼英这一提醒,穆栩顿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或许是由于在古代生活久了,导致他的想法开始逐渐向古人靠拢,大多数时候思维也不自觉有些僵化。

  就拿缺少底层管理人员这件事来说,他从一开始的思路就大错特错。

  根本不该对那些有功名的士人抱有期望,真正应该做的,是拉拢那些不得志的读书人,尤其是那些屡试不中的家伙。

  只因站在前者的角度而言,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人家是没有理由抛弃到手的荣华富贵,选择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去跟着他造反的。

  但后者则不同,这些人渴望出人头地,却又挤不过科举这座独木桥。进不能跻身统治阶层,退不愿与庶民为伍,处境尤为尴尬。

  并且拉拢后者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数量优势。

  要知道古代的科举,可比后世的高考难上不知多少倍。甚至可以这样说,考中一个进士的难度,远远高于考上清华北大。

  这还真不是在胡说,就以北宋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来举例,那年有一万四千五百六十二名举人参加科举,最后录取了二百一十九名进士。

  这概率是多少?是百分之一点五。但请别忘了,这里只说的是举人,还未算上数目尤为庞大的,州试中的秀才以及乡试中的童生。一旦将那些人算进去,每次科举的录取率,怕是连万分之一都没有。

  在这种现实之下,考不上功名,或是被拦在科举门槛外的读书人,到底会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若是运作得当,这些人里只要有百分之一愿为他穆栩效力,还怕没人去治理地方吗?

  想明白这点,穆栩不再迟疑,随即就命人将朱武连夜请来,与其商议此事。

  朱武到来后,从穆栩口中听到这个办法,立时惊为天人,忙不迭的表示了赞同之意。毕竟他也曾是个读书人,可太清楚那些人的所思所想了。

  他十分确信,面对这个出人头地的机会,那些快被科举逼疯的家伙,是不会去拒绝的。

  当夜,两个人就秉烛夜谈,将此事该如何操作,考试内容又是什么,正式确认了下来。

  经过一番讨论,为了避免刺激到朝廷,他们将这个另类的科考定名为举才试。

  不过在说到考试的内容时,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朱武想得是老一套,准备继续考四书五经,但这个提议方一出口,就被穆栩断然拒绝。

  穆栩给出的理由有两个。首先,此次选拔的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不需要那种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他也没那个闲功夫,去招来一群做学问的,然后再二次培养他们。

  其次,这一回的举才试,穆栩打算开历代之先河,他不单单想要选治理地方的政治人才,还想录取些别的行业的人才。比如算学、法家、墨家、农家、纵横家等等。

  从某种程度上讲,穆栩的举才试,又可以叫百家试。但他之所以没有定下这个名字,是不想因为一个名头,而得罪那些传统的儒家读书人。

  朱武倒也不是迂腐之人,先时心中不能理解,在经过穆栩一番苦口婆心的解释后,总算是可以勉强接受。

  不过朱武还是提出了一些异议,就听他道,

  “寨主的初衷,自然是好的。只是如此行事,未免有些太过激进。以小可之见,莫如在选拔百家人才时,先许以厚利,而不授予官职。”

  见穆栩面现踌躇,朱武接着劝道,“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便是历代正统。寨主今日虽以举才试为名,但难以掩盖恢复百家争鸣的想法。若一意孤行,恐怕会惹得天下读书人群情而攻,到时如之奈何?”

  穆栩闻言沉默许久,发现他确实有些想当然了。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改变这个现状,不可能是一日之功。

  “罢了,依军师所言便是。”想了许久,穆栩有些意兴阑珊的摆摆手,到底同意了朱武的说法。

  朱武见好就收,赶忙转移话题道,“寨主,不知这举才试何时举行?”

  穆栩回道,“先以隆德府为试点,尝试一番效果再说。若没有什么大问题,待咱们在河东站稳脚跟后,就全面推行。”

  朱武点头称是,然后看了下书房外面的天色,说道,“马上就要天亮,寨主不妨今日歇息,明日再召众兄弟议事如何?”

  穆栩摇了摇头,“无妨,我一向康健,哪怕多熬几夜,也不会有什么大碍。倒是军师你,平日需要多注意身体才是。”

  朱武玩笑道,“多谢寨主关心,我可不是许兄那种传统的文人,寨主莫非忘了,我以前可是打家劫舍的强人,也是会武艺的!”

  “我记住此话了,回头就告诉许军师。”

  “小生只是实话实说,还怕许兄知道不成?”

  二人略微谈笑几句,穆栩忽然想到,之前和琼英说起的救援田虎之事,当即就询问朱武意见。

  听了穆栩的想法,朱武附和道,“寨主考虑的甚是周全,咱们是应该支援田虎。但也不能为了帮他,而坏了我方的大事。”

  说罢,他就主动请缨,想要去亲自负责此事。

  不想穆栩却回绝道,“还是让乐和兄弟去救援田虎,军师留下督办征兵一事。”

  朱武也明白这是他们目前的头等大事,急忙郑重答应下来,“小可一定办好这事,只是不知寨主想招多少兵马?”

  穆栩在房中一边踱步,一边在心里默算三州的人口多寡,半晌后决断道,

  “隆德府富庶一些,人口也多,就以两万人为限。辽州、威胜两地相对民少,各招一万五千人,总共凑足五万人马。”

  话说到这里,穆栩突然想到大宋采取的是强干弱枝的国策,再加上地方军力废驰,还不知是否有足够的兵器。于是便问,

  “各地府库可曾统计出来,兵器甲胄数量如何?”

  朱武苦笑道,“我正要和寨主禀报此事,各地府库中的兵甲数量倒是极多,加起来不下十万之数。

  但这河东地面太平许久,地方官府又常年不曾好生维护,以至许多兵甲已然生锈腐坏,根本不能正常使用。”

  穆栩心下一紧,连忙追问道,“可能凑出五万人所用?”

  “本来是没问题的,但前番威胜军曾南下平叛,将许多能用的兵器都挑走了。如今只能凑出四万人用的武器,还多是大刀长矛,弓弩甲胄极其稀少。”

  听了这个回答,穆栩一下就皱起了眉头,说道,“如此说来的话,平定和威胜的情况,是一般无二了?”

  “只怕是这样。”朱武回了一句,随后又补充道,“小可发现这个问题后,已命人去各地征召铁匠,就怕时间上来不及。”

  穆栩思考片刻后,给出了他的解决办法,“将目下能使用的武器全部集中起来,先配发给新兵使用,由这些人负责守卫地方。再给梁山传令,命杜迁一个月内,亲自押运两万套步军装备到河东来。”

  “是,小可这就去办!”朱武不敢怠慢,口中应了一声,就匆匆告辞去了。

  待朱武走后,想到缺少武器的问题,让穆栩情不自禁想起了童贳,再由他发散思维,又联想到了原著里,传的神乎其神的轰天雷凌振。

  穆栩之前也曾想过,将凌振赚上山来,但一是没有时间,二是他觉得施耐庵有夸张的嫌疑。

  托前世对历史颇有研究的福,让穆栩清楚的记得,有一种论点是说,中国古代第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火炮,是发明于南宋时期,其口径不过一百一十毫米,射程也不过二百米左右。

  可水浒里竟说,凌振的火炮能打十几里地,这岂非是天方夜谭?

  不过经过今日的一番反思,穆栩忽然对凌振此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毕竟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或许凌振真能给他带来惊喜也说不定。

  可惜穆栩前世并不是工科生,对后世那种大航海时期的火炮、火枪了解的并不多,只知道一些大概的原理。

  否则的话,如果能指导凌振将那些东西造出来,说不定他就可以提前几百年,去玩排队枪毙了。到时用科技代差来碾压草原蛮族,想想就让人觉得刺激。

  胡思乱想了一阵,穆栩来到书桌之前,挥毫写下封亲笔信,命人送去梁山,把信交到拼命三郎石秀手里。在信里他交代石秀,让其去一趟东京城,想办法将凌振请到山上。

  ……

  随后的半年里,河东之地的局势发展,可谓是走马观花,让人眼花缭乱。

  先是穆栩所部在进占辽州后,又接着北上,只用了月余时间,就进占了平定,兵锋直指太原府。

  其后田虎那里也未闲着,接连占领了晋州、慈州,目下正派兵全力攻打汾州。

  倒是朝廷一方反应有些奇怪,本来说好的童贯所部西军,迟迟没有踪影。反而是从北方边关,调了宁化军和代州守军南下,协防太原府。

  穆栩一开始还以为其中有什么阴谋,直至收到梁山送来的情报后,才明白个中原因。

  却是方腊那厮在收到穆栩的书信后,眼见连王庆也跟着反了,一时间天下烽烟四起,目下正是起事的大好时机。

  他在思量良久后,又被一众手下的再三劝说,终于放弃了坐山观虎斗的盘算,准备认真履行与穆栩的盟约。

  终于到了六月三十这天,也就是和穆栩约定的最后一天,方腊在歙县高举反旗。

  因为近些年来,方腊以传教的名义广结党徒,所以刚一起事,麾下就聚集了十几万人马。再加上江南百姓深受花石纲之害,以至于南方各地响应者云集。

  在短短两个月内,方腊竟先后攻占杭州、徽州、衢州、丽水、金华等地,并派兵攻向嘉兴,企图达成划江而守的战略意图。

  而且相比于穆栩几人,方腊的教徒将事情做的更绝。在起义的过程中,但凡是落到他们手里的大宋官员,或是地方豪绅,没有一个能落得好下场。

  不是被剜心,就是被炮烙,或是被剥皮,几乎无人能落下全尸。那些摩尼教徒将他们多年被压迫的怨气,全化为了最残酷的刑罚,施加到了大宋统治阶层身上。

  江南本就是大宋赋税重地,再有方腊手下的种种作为,导致此消息方一传到东京城,立即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朝堂上所有大臣都是群情激愤,尤其是江南籍贯的官员更是泣血上奏,请求天子赵佶,速速派兵镇压。

  赵佶哪怕再是昏庸无能,也明白事有轻重缓急。相较于田虎、穆栩几人的造反,方腊对大宋统治的危害性更大。

  因此,他连发三道诏书,派信使快马加鞭赶往永兴军路,命童贯征调十五万西军,克日南下平定叛乱。

  这便是童贯为何没往河东的缘由。

  话说穆栩在得到这个消息后,简直有种喜从天降的感觉。要知道他本来已不对方腊抱有希望了,谁想这家伙突然之间,就给了他一个这么大的惊喜。

  那还有什么好说,如今田虎还未攻下汾州,朝廷平叛主力又被方腊吸引,此时不取太原府更待何时!

  当日,穆栩就以最快的速度召集众将,讨论起出兵太原一事,最终议定,此战兵发三路。

  北路由林冲为主将,张清副之,统兵五千从阳寿出击。南路以呼延灼为主将,关胜副之,同样率五千大军,从祁县向北进攻。

  穆栩本人则亲领一万大军,从榆次出发,沿汾水向上,直插太原城下。

  以兵马数量来看,穆栩看似只有两万人马,数量远远比不上,朝廷在太原府驻扎的五万大军。可不要忘了,打仗有时候靠的并不是人数多寡。

  就以穆栩的这两万人来说,不敢说是身经百战,但至少也被战火洗礼过数次。

  再反观朝廷一方,那五万大军本就是东拼西凑出来,又多年不经战事,除了装备精良外,战力可以说是不值一提。在此种情况下,双方去进行对战,结果可想而知。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中,穆栩的三路大军可谓势如破竹,沿途城池几乎大部分是望风而降,及至九月末,已成功会师于太原城下。

  到了这里,梁山大军才止住了前进的步伐,被赶来救援的朔宁府守将孙翊,带兵在太原城头顽强阻击住了。


  (https://www.youren999.com/chapter/1086519/711392888.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999.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9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