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家兄朱由校免费阅读 > 第六百四十四章 国际局势

第六百四十四章 国际局势


“自正旦节至五月三十,军备院共发放拖拉机二十三万七千四百台。”

        “发放对象为安西、北庭、河西、单于、陕西、山西、辽东、河南等北方一京十三省之地。”

        “其中,尤其以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为重,缘由为北方旱情消退,三省所需复耕之土地,难以以人力复垦所致。”

        “截止三月初一,三省复垦土地约四千余万亩,北方一京十三省合计复垦约九千万亩。”

        “今岁北方农业税,大致可增加五百余万两,不过今岁天下蠲免,农业税暂不收取……”

        六月十四,伴随着东宫太监李永贞毕恭毕敬的回礼,此刻的他也在忐忑的等待上首那两位能决定他生死的人回应。

        “弟弟这一子便被我吃了。”

        朱由校带着一抹笑意捡起一颗白棋,朱由检却不以为意,虽然目光还在棋盘上,但心里却已经飞到了辽阔的西北。

        “今岁南北方增垦耕地几何?总数几何。”

        朱由检不动声色的吃了朱由校几颗棋子,同时心不在焉的询问被朱慈燃派来南方汇报奏疏的李永贞。

        “回万岁、殿下,今岁各省春耕结束后,前前后后开垦田地的时间不等,因此数量也不等。”

        “南方总体来说春耕结束的早,因此至五月三十日,经户部汇报,南方一京十三省大概新垦六百二十五万亩耕地,全年估计不会低于一千五百万亩。”

        “至于北方,加上河中、瀛洲、岭北三省后,数量仅有三百四十六万亩,全年估计不会超过一千二百万亩。”

        李永贞汇报下南北方的新垦耕地数额,同时也更为直观的展现了大明在进入半工业化后的潜力。

        从第五批工业区尘埃落定开始,大明的工业力量便大幅度成长,整个社会以朝廷为主体来发放大量的工业机械,让百姓开垦了一亩又一亩的耕地。

        只是一年的时间,大明的新垦耕地就达到了两千七百万亩。

        虽然这力量比不得后世,但大明每年新垦的土地,几乎是一个英国的总耕地数量了。

        即便新垦耕地的粮食亩产仅有不到五斗,但通过三年连续不断的堆肥,它们的产量只会一年比一年高。

        尤其在开垦第四年后,即便是北方,在用上各种化肥的情况下,也能达到亩产两石左右的情况。

        两石稻子能出一石四斗左右的米,也就是如今大明正常耕地的亩产是二百二十斤左右,折合为后世公斤为132kg。

        这样的亩产或许对于后世动辄六七百公斤的产量来说,或许贫瘠的有些可笑……

        但需要知道的是,从三皇五帝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华夏这块土地上,尽管有亩产三石、四石的情况和地域出现,可总体亩产却几乎没有突破过100kg的成品粮数量。

        大明能在小冰河时期这种亩产下降,各国人口下降的情况下,不仅实现亩产粮食反超更为温暖的汉唐,还能实现人口正增长,这实际是一个很了不得的功绩。

        这一切的功劳,自然不仅仅是化肥,还有在各地大批兴建的水利工程。

        农业司甚至拿出了证明亩产提升的奏疏,其中表明土地增产之中,水利工程的作用达到了其中的约三成作用,而化肥达到了五成作用,剩下两成是科学栽种的作用。

        尽管大明百姓不懂什么是科学栽种,但当齐王所著,工部所图绘的绘本摆在他们眼前的时候,他们却不得不跟着照做。

        如果不照做,那么当年的蠲免就废除,这户人家必须缴纳农业税。

        如此的手段,自然不可能是朱由检下令的,而是他那坐在监国之位上大侄子所下的命令。

        这样的办法虽然苛刻残暴,但却十分见效。

        从天启十九年开始,大明农民就已经习惯了按照手册种田。

        之后的成果令所有人都很满意,每亩增产三十多公斤,几乎就能养活一个成年男子十天半个月。

        仅仅是一亩田的话那还没什么,但实际上这样的增产是几乎大明的所有田地,不论南北都增长了三到四成的产量。

        这些增产的粮食,养活四五千万人完全没有问题。

        在如今的这种时代,耕地和粮食亩产,粮食总数就基本代表了一个地方的人口情况,因为粮食多代表能养活更多的人。

        “今年国朝目前大概有多少婴儿出生……”

        朱由检喝了一口茶,漫不经心的询问着,而之所以他有把握统计出大概的婴儿数量,主要是因为眼下惠民药局吸收了大量民间稳婆,并且对她们进行了专业的培训。

        因此,在市面稳婆较少,且技术不高的情况下,惠民药局那免费稳婆就成为了大部分民间百姓接生首选的人选。

        至于稳婆,她们拿着惠民药局那每年六至十两银子的俸禄,足迹从县城到集镇,基本可以记录下大明六成以上人口的新生儿。

        另外,由于婴儿不登记造册就无法就读官学,所以民间生下孩子后也会带着孩子去做登记。

        因此,大明每年的新生儿统计数据和真实数量,基本差距也就相差两三成左右。

        这放在后世算是误差较大的统计了,但在这个时代已经十分难得了。

        “今岁过去五个月,惠民药局和户部统计上奏的是二百二十余万。”

        “按照这个情况,今岁的新生儿数量大概有六百万左右,大概会比去年增加了八十余万。”

        李永贞汇报出了大明的人口情况,大概六百万的数量,这个数量的新生儿已经尤为不易。

        那新增的八十余万新生儿,朱由检不用多想都能猜到是北方人口的反弹。

        自从北方旱情在去年开始消退,百姓的生活也开始过的滋润了起来。

        肉眼可见变好的环境,自然就让百姓可以大胆生了。

        不出意外的话,从明年开始,大明的人口增长就会恢复正常。

        在科技不发展,现有资源的情况下,大明两京二十八省的人口峰值估计会在八亿左右。

        如果能达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水平,那人口峰值可以进一步增加到十二亿。

        不提十二亿,便是那八亿的人口峰值,恐怕都需要大明百姓不节制的花上百年时间才能达到。

        大明的国祚,很有可能在海量资源的填补下,很轻松的走过四百年。

        “人口得鼓励,国朝每年从海外运回那么多金银,这些都得消化。”

        “如果持续这样下去,人口不增长,市场不扩大,那国朝始终会陷入通货膨胀的局面。”

        “这些东西你且记下,回去与燃哥儿说道说道。”

        朱由检说话间,将朱由校在棋盘上的优势馋食殆尽。

        “是……”李永贞小心翼翼应下,中间还看了一下身为皇帝的朱由校。

        不过,此时的朱由校注意力都在棋盘上,无暇顾及他。

        “移民和各省人口都得注意,少民多的省份就迁移,把汉人迁移进去,少民迁移离开。”

        “另外对安西和北庭、河中三省,得根据当地的情况迁移人口,最好每个省不要超过当地的土地承载能力。”

        朱由检一边说,李永贞和其身后的太监一边记录,直到朱由检说完,李永贞才松了一口气。

        “退下吧。”

        朱由检落下一子,这也代表他维持了他对朱由校的二百三十四场连胜。

        “再来再来!”见自己又输了,朱由校好似一个赌徒般叫嚣着再来。

        李永贞退了下去,旁边伺候的太监上前将棋盘棋子扫下,重新拿出两盒棋子。

        朱由检和朱由校再度开始下棋,不过在下棋的同时,朱由检也看了看两侧的太监:

        “内廷最近几年的太监数量降低,日后还是得以宫女为主。”

        “嗯……”朱由校琢磨着棋盘,下意识应道:

        “天阉之人毕竟难找,每年找上来数万人,经过考核的人只有不到数百名,大部分仅仅是自我怀疑,但结果不过是有病罢了。”

        “经宫里的御医医治后,这群人连忙逃走,生怕被判定天阉之后被拉入宫内去势。”

        说到这里,朱由校落下一子,忍不住笑出声:

        “民间都说,若是男人不举,尽管可上奏天阉,然后让御医帮忙医治,不花钱还能看病彻底。”

        朱由校苦笑摇头,朱由检也没想到百姓居然能这么搞。

        再这样下去,二十四衙门都快成为大明第一男科医院了。

        不过……

        “呵呵,也算大开方便之门了。”

        朱由检忍俊不禁,朱由校也很是无奈:

        “其实宫里也不需要那么多人,主要还是照顾皇祖父和皇考留下的妃嫔罢了。”

        “眼下内廷妃嫔、淑女、才人六百二十六人,其中有五百四十余人就是皇祖父和皇考留下的。”

        “照顾她们就需要八千多宫女太监,而内廷不过两万四千宫女太监。”

        “等她们都走了,宫女太监应该保持一万五就足够了。”

        朱由校说着自己的主意,朱由检闻言没说什么,毕竟内廷是自家哥哥的家事,他不好说什么。

        “弟弟在西京城的齐王宫选到了足够的宫女太监了吗?”

        朱由校对朱由检的齐王宫突然起了几分好奇,朱由检闻言却道:

        “那宫室被金铉和夏允彝盖的太大,我本来想着遣散齐王府的九百宫女,三百书官,然后去齐国随便招募几百人的。”

        “不过看了那宫室规模,恐怕就是塞入一千人都寻觅不见,因此大概需要雇佣大概三千人左右。”

        说到这里朱由检有些头疼,毕竟齐国的汉家人口数量只有四百多万,他一下子选三千宫女入宫,那恐怕会耽搁不少人。

        好在齐国的宫女只需要十四到二十岁的女子,因此倒也不会耽搁她们。

        倒是进了宫待到二十岁,她们能积攒不少钱财,这也算是解决部分就业的问题了。

        朱由检只希望自家子孙别出现那种荒淫无道的人就行,不然他恐怕就得被人戳脊梁骨了。

        朱由检祈祷的同时,一道熟悉的脚步声传来,来的人是陆文昭,朱由检从脚步声可以听出。

        他的到来让朱由校紧张了起来,而陆文昭也在进入乾清宫的时候作揖道:

        “殿下,王妃和诸位娘娘,六位郡主和五位郡王都已经上船前往齐国了。”

        陆文昭汇报了自己的工作,这也是朱由校紧张的原因。

        自家弟弟的七位妃嫔和八子六女中,除了比较大的朱慈烺三人外,其它人都已经前往了齐国。

        这举动无疑表露了朱由检就藩的决心,而这举动也代表了他距离就藩已经不远。

        距离冬至只有不到五个月了,朱由校不知道自家弟弟为什么会选择冬至这样的日子就藩,他其实还想和自家弟弟再过一个新年。

        “送过去就好,让黄蜚好好派船护送。”

        朱由检开口应了一声,显得不是很关心这件事,倒是朱由校开口问道:

        “齐国眼下如何了,西京城繁华吗?若是不行,再延迟一年也是可以的。”

        “额……这……”陆文昭不知如何开口,只能看了一眼朱由检。

        朱由检对自家哥哥那优柔寡断的性格心知肚明,因此决然道:

        “西京城眼下有百姓四十余万,京兆府也有百姓百万,论繁华程度,已然不输苏、扬,哥哥不必担心我。”

        朱由检在为朱由校做决断,朱由校闻言默不作声,两兄弟只能低头默默下棋……

        在二人沉默的同时,齐王妃带着诸多妃嫔、郡王迁移齐国的消息也很快传开。

        不管是有心人还是无心人,所有人都在推波助澜。

        这样的消息传开后,许多不安的百姓都加快了迁移齐国的步伐,至于许多官员武将则是百感交集。

        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朱慈燃正在和内阁议事,得知消息的朱慈燃愣了愣,表情复杂。

        除了他,春和宫内的诸多阁臣也表情各异。

        李长庚、孙传庭和金铉、沈廷扬、颜胤绍四人紧皱眉头,温体仁和周延儒面面相觑,洪承畴则是面无表情。

        众人表情各自,心情也各自不同,他们都知道齐王即将就藩的消息将会引起轩然大波,同时也会让许多人和势力弹冠相庆,因此他们把注意力放到了朱慈燃身上,准备看看这位大明监国准备怎么做。

        只是对此,朱慈燃在短暂的愣神后便恢复了正常,他面对众人的注目,淡然的开口道:

        “继续汇报南洲的事情吧……”

        “是……”见朱慈燃那么淡定,周延儒和温体仁都有些难受了起来。

        好不容易送走一位朱由检,却又迎来了一位朱慈燃。

        好在朱慈燃比起朱由检差太多了,他们还有可以操作的空间。

        只不过……

        两人隐晦的看了一眼洪承畴,又瞥了一眼孙传庭,最后默不作声,听着李长庚开始汇报的南洲事物。

        “至五月三十,南洲有户三十九万七千七百二十五户,人口一百八十六万二千七百五十三人,耕地数量一千四百二十六万五……”

        李长庚汇报着南洲的情况,而作为单独的一个大洲,南洲资源十分丰富,待开发的地方更是数不胜数。

        眼下的大明不过在南洲沿海设置了七十二个县城,五百多个集镇和两千多个村庄罢了。

        至于内地,由于干旱和沿海还没有建设完全,因此当地的衙门还没有深入建设集镇。

        “当地的土人都招抚干净了吗?”

        朱慈燃询问李长庚,对此他作揖回答道:

        “南洲布政使司对沿海的开发还不完全,当地的许多土人也经常袭击百姓。”

        “臣今日谈及南洲之事,主要就是牵扯了南洲总兵吴三桂的奏疏。”

        “南洲总兵吴三桂上疏,希望将南洲的兵力增加为五营。”

        “眼下南洲仅有三营兵马,其中有一营兵马驻扎在东州府(新西兰),剩下两营兵马还需要分一哨驻扎日南岛,因此在南洲之上的兵力仅有一营四哨,不足五千五百人罢了。”

        “加设两营六千兵马似乎并无不可,况且眼下南军都督府并无战事,增派两营兵马应该无碍。”

        李长庚诉说着五军都督府的事情,由于现在五军都督府还在和内阁剥离的过程中,并且五军大都督一职是朱由检兼领,因此只能由内阁暂时处理五军都督府事宜。

        “南军都督府我记得有五十营兵马对吧?现在都分驻扎何处?”

        朱慈燃没有直接答应李长庚,而是询问起了南军都督府的兵马驻扎问题。

        对此,李长庚作揖回答:

        “经过今年三月份的第三次辖区调整,南军都督府眼下节制福建、广东、广西、交趾、旧港、南洲、南昆仑、小西洋等八个地区。”

        “对广西、广东、南洲等三省,南军主要驻扎九个营,每省三营。”

        “对云南、交趾两省驻扎八营,每省四营。”

        “对旧港,南军驻扎七营。”

        “对小西洋,南军驻扎二十营,西军驻扎十营。”

        “对南昆仑,南军驻扎六营,合计是五十营。”

        “如果需要调派,只能从云南和交趾各调派一营。”

        李长庚提议着,而他的提议似乎也不错。

        毕竟云南和交趾在当地还有几万兵马司和衙役,况且现在云南和交趾都是汉家人口占多数,战时可以迅速招兵,不用维持四营的兵力。

        “既然这样就按这样办吧,记得提醒吴三桂,反抗者若不接受王化,尽逐之。”

        朱慈燃颔首认可了李长庚的建议,李长庚见状也回礼表示知道该怎么做了。

        他不再言语,倒是孙传庭见他说完,当即作揖开口道:

        “四月,北镇抚司欧罗巴千户所传来消息,弗朗擦(法国)国王路易十三薨逝,由其不满五岁的幼子继位,称路易十四。”

        “眼下,弗朗擦的首相黎塞留和国王路易十三相继去世,弗朗擦贵族重新活跃起来,其国内亲王孔代形成党派。”

        “由于路易十四不满五岁,故由太后奥地利的安妮摄政,但是掌握实权的是黎塞留的忠实接班人马扎然。”

        “马扎然不仅是路易十四的首相、同时也是他的教父,其人位尊权重,因此臣估计弗朗擦内部会爆发党争。”

        “此外,暗厄利亚(英国)也爆发内战,无力参与欧洲局势。”

        “因此,一旦弗朗擦爆发党争,加上弗朗机得国朝相助,恐怕欧洲局势会在转瞬间反转,弗朗机等联盟会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臣故而请问殿下,是否还要参与欧洲战争,继而让战争延续下去。”

        自从大明疆域变大,加上诸如洪承畴、孙传庭等一众军功起家的文臣入阁以来,大明的政治问题就从最开始的地缘政治变成了世界政治。

        当初仅仅能影响东亚的大明,此刻正在影响整个世界。

        因此,是否让欧洲战场延续下去,是孙传庭提出的议题。

        “马扎然独木难支,弗朗擦的党争不会太过严重,因此在战场上只有可能失利,不太可能失败。”

        洪承畴开口了,他一开口就笃定的说出了弗朗擦不会轻易退出战场,并紧接着说道:

        “眼下罗多里(瑞典)国王在中欧战场势如破竹,弗朗机的盟国节节败退。”

        “臣判断,罗多里的国王古斯塔夫二世会努力创造机会吸引更多弗朗机军队,给予弗朗机重创。”

        “臣观其欧洲,自路易十三死后,能与此人一较长短的国王和将领的再无其它,加上其国兵马精锐,弗朗机必然要在此人手中吃一个大亏。”

        洪承畴的政治和军事都十分优越,他从政治判断法国不会陷入影响战场的内乱,因为路易十三和黎塞留打造的大好局面,不容任何一个法国人放弃。

        另外,他从军事角度来分析了欧洲的战场,

        可以说,现在的古斯塔夫二世的个人能力,和其麾下瑞典军队的素质,加上大明为其装备的大量燧发枪和火炮,瑞典军队几乎独占鳌头,以至于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军队在面对他们时节节败退。

        这种情况下,只要法国守住底线,那新教联盟依旧还能占据战场优势。

        因此对于欧洲战场,洪承畴的态度就是不用担心,这场战争还远远没有到该结束的时候。

        洪承畴的话说出后,赢得了孙传庭的点头认可,而朱慈燃见孙传庭都点头,心里也不再担心欧洲的局势问题,而是象征性的对身边的孙可望交代道:

        “欧洲的事情,你派人询问一下齐王叔的态度。”

        “是!”孙可望的军事也不太行,毕竟他这辈子连上战场的机会都没了,没有磨炼的机会,反倒是让他对战争没那么大瘾了,

        这对大明来说,也倒算是一件好事……

        (本章完)


  (https://www.youren999.com/chapter/1129959/745656338.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999.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9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