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二章 真正的信服(3)
“任何的制度,都是要符合人性的,这样才可能长久的维持下去。”
说到这里的时候,吴宗睿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百姓称呼官员为父母官,且不说这个称呼是不是合适,既然官员被百姓称之为父母,那就必须如同父母关爱儿女一样善待百姓。”
“朱元璋倒是号召百姓要做清官,要做百姓的父母官,可惜他骨子里是防备天下官吏的。”
“人之初,性本善,朱元璋的看法是相反的,特别是看待天下官吏的时候,更是有些过分,这或许与朱元璋的出身有关,元朝末年的时候,官吏贪墨成为常态,百姓吃尽苦头,朱元璋本身也是受害者之一,所以在他的眼中,官吏本性就是贪墨的。”
曾永忠默默的点头,吴宗睿分析的这一点,他倒是信服。
曾永忠的态度,吴宗睿察觉了。
“先生,明初时候的陕西参政曾秉正的遭遇,您一定知道。”
“明初百废待兴,曾秉正是地方上举荐的贤人,直接被朝廷认命为地方官员,其出任海州学正十多年,为官清廉,后被升迁为正三品的陕西参政,同样清廉,可因为说话太过于耿直得罪了朱元璋,被罢免了官职。”
“被罢免官职之后,曾秉正想要回到家乡南昌去,却苦于没有路费,堂堂正三品的官员,被罢官之后,没有一点积蓄,可谓是足够的清廉,没有办法的情况之下,曾秉正卖掉四岁的小女儿,凑齐了回家的路费。”
“朱元璋知晓此事之后,雷霆大怒,令锦衣卫将曾秉正抓到了京城,实施了腐刑。”
“对于读书人来说,这是难以忍受的奇耻大辱,曾秉正自此消失,不知所终,史书上也没有了记载,依我看,曾秉正其实就是自尽身亡了。”
“现如今我们来看这件事情,曾秉正卖掉四岁的小儿女,筹集回家的路费,其实是触动了朱元璋敏感的神经,朱元璋不愿意承认自己苛刻天下的官吏,所以才会对曾秉正毫不留情的打压,剥掉曾秉正读书人所有的尊严,以此来警告天下的官吏。”
“用如此不通人性的办法来官吏天下的官吏,怎么可能有好的结果。”
曾永忠张了张嘴,准备开口说话。
“先生有什么想说的,尽管说就是了。”
曾永忠下定了决心,看着吴宗睿开口了。
“大人,其实明太祖管理天下还是做得不错的,至少官吏不敢随便贪墨,属下以为,任何的事情,看结局就可以了,不必苛求其过程。”
吴宗睿点点头。
“先生不要着急,我还没有说完,明太祖时期,表面上看,天下是安宁的,官吏也算是清廉的,可您要清楚,朱元璋凭什么让天下勉强的安宁下来呢,一方面凭着他开国皇帝的威严和权势,一方面就是依靠风闻奏事了。”
“接着我就要说到风闻奏事。”
“督察院本是监督天下官吏的,其最终的目的就是针砭时弊,动辄则咎,让官吏不敢贪墨,不敢渎职,老老实实的为百姓办事情,因此其基本要求就是应该有充足的证据,掌握了充足的证据之后,完全可以严厉的处分和惩戒官员。”
“朱元璋反其道而行之,准许官员风闻奏事,只要是听到了风声,督察院的官员,甚至是其他所有的官员,就可以直接奏报弹劾,而被弹劾的官吏,很少有能够完全解释清楚的,其中不乏屈打成招之人。”
“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或许是想着管住天下的官吏,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造成的结局,他老人家怕是根本想不到。”
“我姑且认为这种监察的制度,是不负责任的监察制度,百官深受其害,朝廷深受其害,天下深受其害,唯一从中得到好处的就是朱元璋本人。”
“朝中和地方的官吏,为了避免被弹劾,避免遭受无妄之灾,唯一的选择就是按照所谓的祖宗制度来办事,不敢越雷池半步。”
“明初时候朱元璋定下的诸多制度,百年之后怎么可能还完全符合现实,依我看,朱元璋就算是天上的神仙,也不可能知晓百年之后会发生哪些事情。”
“一道风闻奏事的监察制度,捆住了官吏的手脚,锐意进取者被视为不尊祖制、劳民伤财,那些人浮于事、遵守规则者则被称之为贤臣。”
“如此情况之下,科举考试之中出现的那些令人拍案而起、精彩绝伦的文章,仅仅是为了考取功名所用,任何进入朝中做官之人,都要维护个人的贤明,他们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也不敢做出任何有违祖制的事情,否则就可能被弹劾。”
“就算是皇帝,想要大胆改革做事情,也逃不过诸多官员的弹劾,他们会高举祖制这面大旗,不遗余力的阻止皇帝做事情,就算是被廷杖,他们也不在乎,反而以此为荣。”
说到这里,吴宗睿走到了桌案前面,拳头重重的敲在了上面。
曾永忠目瞪口呆,看着吴宗睿,根本说不出话来了。
吴宗睿努力抑制自身的情绪。
“第二步,善于党争,排挤打击。”
“文人相轻是历史传统,唐朝时候有牛李党争,宋朝时候有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斗争,我大明的诸多官吏,则是将窝里斗发扬到了极致。”
“文官与武官之间的争斗,文官与宦官之间的争斗,文官与文官之间的争斗,文官与皇权之间的争斗,明枪暗箭斗的不亦说乎,宗法、籍贯、道德、学派,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成为斗争的由头,斗争激烈的程度越来越厉害,最终耗尽了大明王朝的国力。”
“看看我大明的科举考试,任何人都会觉得奇怪,结社成为了习惯,任何读书人若是没有结社,则会遭遇到无情的排挤,记得我在南昌参加乡试的时候,就有什么豫章社,待到我到京城参加会试的时候,就有什么复社和东林党。”
“不管是豫章社,还是复社,亦或是东林党,说到底就是结党,明目张胆,毫无顾忌。”
“我不反对有关学术方面的争论,也不反对有关如何治理国家的争论,但出发点必须是为了天下,如果这些争论都是为了一己之私利,为了某个党派的私利,那么这样的结党或者是结社,最终摧毁的是天下,受苦受难的就是普通大众。”
吴宗睿的情绪完全平定下来,说话也是娓娓道来。
曾永忠的情绪也平稳了不少,仔细听着吴宗睿说的每一句话。
“第三步,禁海拥商,长谋私利。”
“先生,前面我就说过了,大明王朝官吏的俸禄低的可怜,这就助长了他们贪墨的胆量和勇气,不过可恨的是,你为了生计贪墨就贪墨了,还要举着大义的旗帜,这就太过分了。”
“刚刚我说到了东林党,天启年间,他们与阉党斗争,前赴后继,勇气可嘉,得到了天下读书人的赞誉,可惜的是,短短数年的时间,他们就暴露出来本性了。”
曾永忠再一次瞪大了眼睛,看着吴宗睿。
今天的震撼太多了,曾永忠都有些不敢相信了。
吴宗睿看了看曾永忠,眼睛里面没有什么表情。
“党争方面,东林党首当其冲,无所不用其极,可以说是获取了很多的胜利,他们党争获取胜利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天下的百姓吗,是为了了大明的兴盛吗,可惜不是。”
“看看皇上登基之后,朝中的东林党人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吧。”
“北方饥荒连连,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朝廷准备从南方调集钱粮予以救济,以东林党人为主的朝中官员说不行,不能够压榨百姓,朝廷府库空虚,无钱无粮,准备征收商贸赋税,以解燃眉之急,以东林党人为主的朝中官员依据说不行,必须要让利于民。”
“北方的农民挣扎在死亡线上,南方的农民日子也不好过,饥民已经开始造反,长时间拿不到军饷的军士也开始哗变,大明王朝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朝中以东林党人为主的官员,居然还在加重农民的赋税,征收剿饷,这岂不是让更多的农户沦落为流民,加入到造反的队伍之中去吗。”
“先生,您或许以为,东林党人只是不知道如何的管理天下,他们目光短浅,若是您这样认为,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根本的原因,就是东林党人要护卫自身的利益。”
“南方的商贾,与东林党人早就成为一体,朝廷调集南方的钱粮,必定要牵涉南方的士大夫家族,朝廷征缴商贸赋税,必定要南方的商贾拿出来不菲的钱财。”
“这些钱粮,说到底就是朝中某些官员要掏出来,他们岂能愿意。”
。。。
曾永忠的脸有些红了,他对着吴宗睿稽首行礼。
“大人,您的意思属下明白了,若不是听您的这番分析,属下对于南方的士子还存留一些尊重,内心的有些想法也不会彻底改变,现在,属下想清楚了,也知道该怎么做了。”
吴宗睿点点头。
“先生明白就好,有些时候,对于那些所谓有名望的读书人,不必客气,能够为我所用最好,不能够为我所用,也不必在乎他们,如果他们不识趣,那就不必怜惜了。”
(https://www.youren999.com/chapter/1168880/492273519.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999.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9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