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笨重铠甲防具
古代步兵行军主要靠两条腿走,非常艰苦,对古代兵将最大难题还不是行军作战,不是野外宿营,而是笨重的装备,大家可以说超负荷行军、作战,如此行军迟缓,将士们面临病情疫情威胁。
现代人可能难以想象古代将士行军作战之艰难,装备之笨重,在这li里就以鸟铳手为例进行说明。
鸟铳手需要重点保护,按照这个时代官军通用做法是需要穿戴棉甲,一套棉甲35斤,再加头盔2斤,鸟铳6斤5两,弹药10斤,其他辅助装备,七天军粮,如此下来每个鸟铳手装备达70斤。
将士们每天背着70余斤的装备,吃着简陋的粗粮,行军数十里,长年累月的,身体好的累坏,身体差的病倒,伤病的常常死于路途之中。
由于远途行军作战如此艰难,即便心硬如铁的将领也会想办法减轻将士们负荷。
远距离作战时常常征民夫帮忙搬运棉甲、粮食等东西,常常一名兵丁需要数名民夫、役夫帮忙搬运装备,运输粮食。
这也是古代中国战史上规模动辄数万的原因,远途深入漠北草原作战,作战部队一万,常常需要仆役数万,劳民伤财。
每次征战,四方不得安宁影响民众生计(征民夫),更加大前线粮草供给困难(民夫需要吃粮,需要安排人看管)。
杨麟摆弄着一件棉甲,包括布面甲、蟒袍、腿裙、臂手等,足足有三四十斤,穿在身上感觉沉甸甸的,非常不舒服。
让人受不了的是棉甲气味,长期放在库房里面有的地方发霉,发出让人难受的臭味。
更让人难以忍受众人贪婪的目光,这棉甲就是古代的防弹衣,可防刀砍防弓弩远距离射击,大家非常眼馋,现在看着这百余套棉甲大家都想要,着实让人难受。
让人拿到河沟边清洗烘晒,远离大家视线,而另一方面杨麟则陷入深思之中,如何减轻将士负荷,如何优化部队建制。
第二天一大早,全体集合,验证棉甲防护性能。
前面扎了十个稻草人,外套棉甲,然后各选10名鸟铳手、弓箭手、弩手分别射击,检验棉甲效果。
臂力不同,使用弓弩不同,箭速不同,威力当然也不同。
古代中国长期使用复合弓,根据牛筋与胶量不同分为不同力道弓箭,其划分标准为:
六等弓,一力到三力,用筋八两,胶五两;
五等弓,四力到六力,用筋十四两,胶七两;
四等弓,七力到九力,用筋十八两,胶九两;
三等弓,十力到十二力,用筋一斤十两,胶十两;
二等弓,十三力到十五力,用筋二斤,胶十二两;
一等弓,十六力到十八力,用筋二两六两,胶十四两
其中一力约为5.5公斤(9.4清斤,1清斤约为596.8g)。
明清之际武举考试步弓兵最低标准为五力弓,弓骑兵最低标准为三力弓。
清朝前锋营选拔标准为六力弓,能开七力弓的在以骑射著称的满清精锐前锋营中也当属善射者。
1854年浑浑噩噩的咸丰皇帝在批判夸大其词的云贵总督罗绕典有云,所云开十二力弓者,十居其四,殊属粉饰,能开八九力弓射箭者,已属寥寥,岂有十二力之弓尚能拉放从容,其谁信乎?”
一般身体健壮成年男子可以拉开三十磅(约2力半弓弦),有人试验三十磅箭矢速度不过43.8m/s而已。
鸟铳威力堪于能开七力弓的军中善射者相提并论,出枪速度达到150m/s,铅子可以飞到两百米开外。
正如宋应星试验那样百步开外铳力衰竭,在八十步开外洞穿两层湿棉被,在五十步洞穿四层湿棉被那样。
(根据刀枪知识,欧洲早期有一种鸟绳枪,口径10.9mm,重量4.1千克,全枪长1.2米,枪管长800mm,有效射程45.7米,装弹量单发,子弹初速137米/秒,原产国德国。
而鸟铳由日本鸟铳改制而成,其枪管比欧洲早期鸟绳长100mm,其有效射程当超过早期鸟铳的45.7米)
现场实验,对着甲目标更是如此,八十步开外(96米)可破甲,或射杀无防护目标,在五十步(60米)能射杀单层铠甲目标。
对两层棉甲等重型防护目标,在五十步开外(60米)可破甲,在三十步(36米)开外能射杀目标,十步开外(12米)可轻松射杀双层铠甲目标。
(西方人试验,欧洲人胸甲骑兵所装备板甲也不能抵挡40英尺也就是12米开外的发射子弹。)
从这个角度来看,普通鸟铳威力只相当于七力善射者,但射速不及其1/6而已,也就是战场上弓箭手射出六箭,一般鸟铳手才能放第二枪。
对鸟铳威力震惊之余,一些弓箭手显得颇为不屑,有的更直言鸟铳射得太慢,面对小股敌寇还没有什么,若面对大批亡命之徒亡命冲杀过来,根本抵挡不住。
见众人七嘴八舌的,杨麟哭笑不得,只得检验部队机动性。
二十名将士都全副武装带上自己兵器,稍稍不同的没穿棉甲的十多个身体虚弱一点,而穿棉甲那十个在军中以勇力闻名而已,现在双方比试,来回跑十里,看谁先到达。
大家跃跃欲试,特别那十个身披铠甲的更不相信自己会输,比试下来最初双方距离还没有拉下,五里开外之后慢慢拉开,十里开外下来之后,那些身披铠甲身强力壮的居然足足落下两柱香功夫。
除影响机动性之外,在南方天气潮湿闷热,夏天穿上棉甲不但皮肤过敏,而且还闷热难受,容易中暑。
现在杨麟有话可说了,这棉甲虽然可以防备鸟铳远距离射击,防备弓弩中长距离射击,但不能抵抗鸟铳中程、弓弩近程射击,没有因此而全身防护,需要要改进。
一场讨论下来,基本得到统一认识,战兵棉甲只保留前面布面甲、后面布面甲、披肩,且两个胳膊下面各有三寸空隙,通过布条连接起来,可以通风。
穿戴时如同现代救生衣一样,直接套上,也非常方便。
由于去掉长长腿裙,去掉蟒袍,再加上两个胳膊下各余三寸空间,如此稍稍一改,盔甲重量由35斤减少到15斤,减轻兵丁负重,大大增加了部队机动性。
正常行军,战兵穿戴15斤盔甲,再加上兵器、五天行军粮食(10斤),个人用具(10斤),重量约在50斤左右。
战斗之时,战兵作战重量不到三十斤,较为轻便灵活。
战兵棉甲简化之余,鸟铳手的棉甲那更是简化版了。
在古代为了减轻兵丁负担,弓箭手一般多戴头盔等简易防具,而很少有近身防御能力。
但现在鸟铳已经安装套筒式铳刺,鸟铳手不需要冷兵器兵种近身保护,有较强的近战能力。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每个鸟铳手也装备了简易棉甲,以近身防御作战。
战兵棉甲包括前面布面甲、后面布面甲与披肩,而鸟铳手棉甲只保留了前面布面甲与披肩,可以说是战兵棉甲的终极简化版。
如同家庭主妇围裙一样,通过披肩套在肩膀上,然后通过布条绑缚完成。
这种建议铠甲不但可以防备鸟铳远距离射击,弓弩中远程射击,也可以抵挡刀枪近距离正面砍伐,如同现代兵丁的防弹衣一样,非常适用。
改进之后,鸟铳手盔铠甲不到10斤,大大提高部队机动性。
行军时,鸟铳手行军重量46斤。(盔甲10斤、鸟铳及其辅助设备10斤,弹药百出6斤,5天粮食10斤,个人用品10斤)
战斗时,鸟铳手作战重量22斤。(盔甲10斤,鸟铳及其辅助设备10斤,弹药三十出1斤8两。)
在古代兵丁不但需要携带兵器,而且要穿戴笨重的防具,不利于机动作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常常通过抓壮丁携带兵器防具,抓役夫运输辎重粮草。
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为了保证一个兵马前线军需,常常需要数名壮丁,如此影响民众生计,造成社会动荡。
基于上述原因,农业文明中国士绅阶层普遍主张对外防守,反对派兵征伐。
(https://www.youren999.com/chapter/1311863/376074862.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999.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9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