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1640四海扬帆完整版 > 第23章 舟山

第23章 舟山


  战争年代海岛生活没有浪漫,有的只有苦中作乐。

  住房曾是困扰舟山各总兵的棘手问题。各岛辛苦经营几年,如今算是摆脱了住在帐篷、窝棚和船上的临时状态。

  官兵们自己动手,建起石制、木制房屋,用秸秆瓦片蒲叶铺制屋顶,简陋了点,总归有个房子住。

  鲁监国、张名振、阮进抢占舟山的原因说起来很辛酸,只是因为舟山城能容纳监国朝廷的官员及家属。粮食可以靠抢,有房可住一度是鲁监国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周瑞、周鹤芝滞留在温州三盘岛的原因同样是因为房子,三盘岛上有一座洞头巡检司城。

  舟山城沿袭自宋代的昌国州城,花岗岩打造的城墙很坚固,周长1200余丈,城墙高2丈。真算起来,弹丸海岛上的舟山城已是如今大明朝残山剩水中数得着的大城了。

  鲁王麾下过万官兵家属,这么多人涌入舟山,城中自是住不下,下级官兵依然住在船上和帐篷、窝棚里。有几位高级军官也没有搬进舟山城中,选择住在城外的帐篷中,与士兵们在一起。

  海岛物资非常匮乏,缺军火、缺酒、缺粮食、缺船帆、缺船索、缺药品、缺衣服。不缺的大约只有盐和海鱼,合在一起不缺咸鱼。

  岱山岛与其它有人岛屿一样,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咸鱼的腥味。

  台北商船到了舟山,联邦水手们通常会夹带一些私货,最受舟山官兵欢迎的是台北农村产的玉米酒。

  蒸馏过的粮食酒呈淡淡的黄色,散发着玉米的清香,喝醉了一觉睡到天亮,绝不上头。

  水兵喝大了互喷是常事,台北兵嘲笑舟山兵是咸鱼,舟山兵嘲笑台北兵是肉砖。肉干是联邦海上饮食中的著名品牌,坚硬程度堪比板砖,传说有士兵用肉砖拍死过鞑靼人。

  舟山总兵联盟里,各镇实力分为明显的两档。

  岱山岛沈廷扬、舟山岛黄斌卿相对较强。

  沈廷扬手握南洋通商主要渠道,拥有主要的大宗物资分配权。

  黄斌卿此前掌握舟山城,拥有舟山最完备的民政和手工业等配套体系。

  两家对台湾投资较早,已经有了回报。台北每年会送来新下水的戎克船、粮、药品和其他物资。

  士兵们很喜欢药,没药的日子真是受够了。刚来舟山时家里老人女人小孩生病只能干挺着。这两年,沈廷扬从台北输送过来的草药,至少让大家看到救治的希望。

  与人数相比,物资并不充足,岛上是很节约的。各镇将官们如今也能放下架子,与士兵打成一片。血的教训告诉将军们,忠诚的老兵是他们手中最优质的资产,是乱世中生存下去的根基。

  舟山明军比东南沿海其他明军的生活水平更高,更稳定,也更有希望。所有人都知道原因在哪里。

  逢年过节,长官下发一点酒是岛上最开心的时刻。沈廷扬很早就注意到,每年台北运来的酒坛子数量与舟山当年战绩密切相关。

  酒是维持部队士气的神器,酒船来得越多,舟山砍下的绿营八旗首级就越多。只可惜台北自身粮食也很紧张,无力向舟山敞开供应酒水。

  黄斌卿和沈廷扬参与接应吴胜兆起义和宁波翻城两战,吴胜兆那次舟山船队在该死的长江口遭遇飓风,全军覆没。黄斌卿的妻舅和弟弟都被鞑靼人俘虏,损失惨重。

  宁波翻城之役,黄斌卿率军出击,与鞑靼定海总兵张杰交战失利,又丢掉几十艘船。

  如果不是这两战,原本黄沈二镇与其他总兵的实力差距还要大。

  两大镇之外,舟山群岛的总兵们实力大体相似,规模都是作为核心骨干的四五百战兵,数千水手、领民和家属。如王之仁的海上实力更强,船多些,陆战力量就不如王朝先了。

  总兵同盟会议室位于沈廷扬的总督行署,原是岱山寺的大雄宝殿。

  室内摆放一张有六张靠背椅的圆桌,沈廷扬居中面南,黄斌卿、王之仁、贺君尧、刘孔昭、王朝先依次而坐,地位高低并不明显。

  冷应瀓与一并参会的曹云霖、徐孚远、张煌言打了声招呼,坐到旁边的位置。

  张煌言不用介绍,曹云霖原本是荆本彻的部下,投奔黄斌卿后,负责舟山粮饷。

  徐孚远曾在定海柴楼立山寨,大山里头养不起几个兵,撤到舟山,现在冒险奔走于舟山和鞑统区,联络敌后抵抗力量。

  沈廷扬为人持重,大方磊落,部下军队绝不打粮,更兼有守序的外援,位居盟主大家都是服气的。

  总兵们就不同了。

  各镇皆有江南、浙江走私渠道,群岛渔场范围划分中多有争执。

  实力虽有差异,谁也不会甘居下手。早年开会,免不了争吵一番,就算勉强坐下了,心里总是不服气的。直到在冷应瀓的建议下改为圆桌,会场上座次的矛盾才消失。

  会议室内烟雾弥漫,沈廷扬咳嗽几声,皱着眉道:“请大家来是议事,不是来抽烟的,把烟熄了。”

  总兵们讪笑几声,灭了烟斗。

  冷应瀓心底暗叹,沈廷扬曾经也是烟草爱好者,前年大病一场,后在医生建议下把烟戒了。

  艰苦的战争生活让沈廷扬快速衰老,当年那个富态的松江商人已然踪影全无。如今的舟山盟主须发皆白,身形瘦削,脸窝深陷。

  “两封信,你们都看看吧。”

  一封来自朱舜水,一封来自守序。

  在座武将文化水平普遍不低,江、浙文气重,除了出身辽镇的王朝先,剩下几个东南总兵均是能与文官诗词唱和的儒将。

  舟山本岛的几位要人,张肯堂、张煌言、徐孚远、黄斌卿、沈廷扬常常聚会作诗,表达兴复之志。

  冷应瀓应邀去过几次诗会,他作诗水平一般,占乩有输无赢,不过每次他都带着礼物去,烟酒茶棋琴这些文人最爱的东西输出去得有一船了。

  冷应瀓是诗会上最受欢迎的对象,只要有时间,他也每邀必去。

  当然会有人说舟山唱酬风雅,虽在流离,犹有承平故态。对诸臣和诗不是很赞赏。

  冷应瀓曾冷笑着喷回去,做诗娱乐,总比某些将军到处抢姑娘玩好。

  张肯堂、沈廷扬、祁彪佳、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张煌言与黄斌卿关系都很好,朱舜水更视黄斌卿为近似知己之一。

  除了张煌言,这些东南抵抗运动最坚定的文臣中有许多人与张名振同床异梦,他们都看不惯张名振的军纪。

  朱舜水学位仅生员,却是当世大儒,东南明军中的儒林领袖,在大陆士子中有很强的号召力。

  黄斌卿承制拜朱舜水为昌国知县、题请监察御史管理屯田事务、聘请军前赞画。虽仅为一个知县,却是掌握舟山全岛民政的实权岗位。朱舜水坚辞不受,他与黄斌卿没有利益往来,却将黄斌卿视为仅次于四明山王翊的知己。

  朱舜水曾经离开过舟山一次,那次是坐联邦的商船去广南求救兵。广南阮主逼朱舜水下跪,朱舜水坚决不跪。

  阮主当然未出兵,出于对忠臣的敬佩,最后免去朱舜水跪礼,另赠送了一笔仪程。朱舜水拿着这笔路费又回了舟山。

  不需要师爷幕僚翻译,总兵们互相传阅着看完信。

  朱舜水这封是留给张煌言的告别信,黄斌卿看完后只有说不出的惆怅,“苍水公,舜水先生终是不愿留在舟山?”

  “舜水公执意要走,”张煌言只有无尽的叹息,“我们在此,年翁一人留不住,我们在此作何事?日本人知道了,也要取笑我等。”

  黄斌卿:“舜水先生说原因了吗?”

  张煌言:“舜水公说舟山再无地可耕,张名振、阮进不能自食其力,捕鱼舵梢,与劫盗无二。日糜其饷,张名振所取皆百姓血肉,打家劫舍,掠人质子勒索赎金。舜水先生决意东渡扶桑,除非舟山停止打粮,否则他不会回来。”

  “沈制台,”黄斌卿道,“你就不劝劝张名振?”

  沈廷扬:“劝过了,没用。”

  黄斌卿也曾打粮养军,沈廷扬劝说后,黄斌卿中止了这种慢性自杀的行为。

  王之仁:“能否请监国殿下做主?”

  徐孚远突然冷笑一声,“宁国公,帝子在舟山毫无自由,舟山全是他张名振说了算。”

  鲁监国带着个朝廷,内阁六部六科看上去一应俱全,实际都是橡皮图章。监国朝廷内外是张名振说了算,指望鲁监国劝阻张名振还不如去拜天妃。

  贺君尧扭头问张煌言,“苍水公,我听说你在给张名振做监军。张名振独断专行,这个军你怎么监啊?”

  张煌言苦笑道:“贺总镇,我在名振军中一切不问。”

  “不说张名振了。张名振打粮已成积习,兵马太多没办法,舟山根本养不起那么多军队。”

  沈廷扬摆手中止话题,“舜水公去日本也好,日本副将军水户藩世子德川光圀有心修日本史,正在延请中国名士。舜水公去了与德川幕府搞好关系,将来也许有益于我们的光复大业。”

  会议暂时休息,几个总兵走到院中抽烟。

  沈廷扬在岱山寺四周筑起一座石城,是他在舟山群岛的根基所在。军火、粮食全贮藏在城中。岱山堡不比舟山城大,周长仅280丈。

  花岗岩砌的城墙,突出城墙的马面墩台上列有10门红夷炮和30多具大小佛朗机。沈廷扬如今下属800战兵,岱山岛有领民6000余人。

  岱山堡城小而坚,总兵们是老行伍,在沈军守卫下,岱山堡防御能力不比舟山城差。

  参加会议的人围成了两圈。

  王之仁问徐孚远:“王翊现在怎么样?”

  “宁国公。我们从四明山撤出了近2000人,已安置在六横岛。”

  王之仁愣了一下。

  六横岛双屿港是个有故事的地方,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重重一笔。中国海商与葡萄牙人将双屿建成东亚最大的自由贸易中心,最盛时有居民数千家。

  明军进剿,一艘葡萄牙盖伦悬挂血旗与明军血战到底,掩护汪直撤退。朱纨一把火烧毁双屿港,点燃嘉靖倭寇大侵袭的导火索,也把中国开放进步的时间推到隆庆年。如今城寨已毁,地基残存,王翊将从双屿岛重新开始。

  浙江曾有上百山寨,除大岚洞主王翊、王江、冯京第,其他人全靠劫掠打粮生存。鞑靼招抚令一下,这些山寨大部解散了。

  张煌言、徐孚远都曾在浙江山区立寨,两人不愿打粮,无法成军甚至无法生存,最后只得率残部退到舟山依附黄斌卿。

  王翊在四明山依靠上万百姓,养活400多军队,堪称奇迹。徐孚远亲身体会过那有多难。

  王翊号称有五营兵,但现实很残酷,四明山缺粮缺军火缺武器,不可能养出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

  浙江地主团练武装基本都倒向了鞑靼人。团练给绿营兵带路,王翊在四明山站不住脚。他自永历二年在山中立寨,每年都被绿营兵击破,王翊或是潜藏山中,或是在舟山避一阵,等鞑靼人退了再返回重新来过。

  王之仁:“撤出来也好,在海上有个基地,下次王翊再回山条件比前几次更好。”

  徐孚远摇头道:“王翊可能回不去了。”

  “为何?”

  “金砺和张杰这次是犁庭扫穴,再说四明山的百姓也耗不起了。”

  王之仁微微一叹。

  四明山对舟山的支援主要是声势上的,每次王翊到舟山,黄斌卿会赠送一些武器军火,在战场上效果并不明显。绿营进山搜剿,义军挡不住的,来回拉锯几次,百姓受不了。

  另一边,王朝先拉住黄斌卿。

  王朝先抽着烟,他在刚才的会议中未发一言。

  王朝先出身四川土司,成长于辽东战场,纯军汉一个,对文人毫无兴趣,对他来说,讨论朱舜水还不如关心下今年能从浙江搞到几船生丝花布要紧。群岛只能种点蔬菜和番薯,养兵全靠走私。

  “老黄,我听说你在舟山扣了一艘船,可有这回事。”

  “确有此事,那艘船是徽州富商吴成林所有。”

  “我说你到底在搞什么?海贸可是咱们的命根。”

  舟山布贵糖贱,吴成林用一艘沙船,满载棉布出海易糖,船被黄斌卿留下,只予破船一条。

  黄斌卿尴尬地道:“老王你知道,鞑子定海总兵张杰、金衢总兵马进宝、吴淞水师总兵王燝分别在定关、台州和松江积蓄战船水兵,有分路进犯舟山之意。我扣下吴成林的船,给他空白赦书,意在请他联络山中的义师。”

  “空白赦书没半点用。老黄你可别犯浑,似你这般竭泽而渔,谁还敢来做生意?赶快把船货还给人家。”

  “沈廷扬说的跟你一样,唉,我回去就把人船都放了。”

  王朝先早就看不惯黄斌卿的一些做法,如果不是黄斌卿主动让出舟山岛,王朝先已决定与张名振联手武力解决黄斌卿。

  抽完烟,总兵们回到会议室,讨论第二个议题。

  沈廷扬直接道:“守序执政官来信,请我们向广州增援船只。我先表个态,船一定要派,各家说说能出多少船?”

  黄斌卿一笑,“我出80艘船。”

  王朝先诧异道:“你总共只有90艘海船,剩下那些8桨16桨的货可出不了远门。”

  黄斌卿笑而不答。

  贺君尧、王之仁听了,若有所思。

  沈廷扬点点头,“明辅你决定了?”

  “是,我无意再与张名振相争,普陀和朱家尖二岛养不了我的部属。打粮既非我愿,不如去婆罗洲吧。”

  刘孔昭抬眼看过来,“你全军都走?”

  黄斌卿:“普陀有四座寺庙,朱家尖岛可以种点蔬菜番薯,我算过,最多留兵500,领民2500。其他人我都带到婆罗洲。”

  王之仁、贺君尧对视一眼,“黄帅,我们与你一起走。”

  王朝先怒道:“你们也要跑?”

  贺君尧不理他,“我留兵250,水手领民1500,战船15。”

  王之仁叹气,“诚意伯,你一直说小长涂山太小不够住,我把大长涂山让给你了。”

  沈廷扬略有些诧异,“宁国公你全师走?”

  王之仁:“我与贺帅商议过了,大瞿山有堡有炮,我也留一半兵,水手领民1500,与贺帅的人同守大瞿山。来舟山的移民越来越多,全堆在岛上也不是办法。”

  在沈廷扬支援下,舟山稍大一点的岛屿几乎全被占领,5镇和很多小股明军分岛而守。移民越来越多,粮食缺口也越来越大,运人走是必然的事。

  三镇明显私下有联络,做出的决策基本一致。留下大炮军火和基本的守军,其他人南航古晋。

  沈廷扬会前已知道他们的决定,他没有立场劝阻。沈廷扬有花东作为后备基地,他们只有古晋。

  刘孔昭:“三位将军,我留在舟山,犬子就拜托几位照料了。”

  刘孔昭也会转移一部分领民,不过他自己不走。

  “王将军?”

  贺君尧提醒王朝先。

  “我便是想走也没那么多船。”

  “同僚一场,我帮你运些人,古晋是我们未来的希望,现在的投入几年后就是十倍返还。”

  王朝先默认了。

  数日后,舟山240艘海船扬帆南下。

  沈廷扬出100艘船,他没有运人。

  徐孚远、曹云霖坚决离开舟山,随黄斌卿走。

  王之仁的船队中,水师游击戎大帅回望慈溪所在的方向。

  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亲吻家乡的土地。

  ————

  注1:依托舟山与大陆做蔗糖走私生意本是我的脑洞,这两天翻翻书历史上还真有。徽州人吴成林与舟山的生意在1646年。再次遗憾,史料对这些真正重要的东西记载太少太少,吴成林只有短短几句话。想来那一定是个很好的冒险故事。

  注2:房地产很重要。王朝先身为大将,住在帐篷里,舟山居住条件可见一斑。

  注3:朱舜水东渡日本是在1651年,原因正是受不了明军打粮,加快进度一并说了。

  注4:今天多更一点,明天可能要请假,汗。没喝高我一定不断更。


  (https://www.youren999.com/chapter/1423030/391336891.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999.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9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