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规划
老板点头如小鸡啄米:“是是是,草民一定善待工人,将他们当成家人来对待,绝不克扣他们工钱伙食!”
李睿说:“希望你能说到做到,不然就是在打我的脸了。”
老板连连拍胸口,狂作保证。
这时,在铁砧上的铁锭温度已经下去了,老铁匠将它放回炉中继续烧。趁此机会,他向李睿一礼,说:“有了大人设计的机械,别说百炼钢了,就算是干炼,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草民斗胆,想为大人打造一把宝剑,不知道大人是否允许?”
李睿眼睛一亮:“你想为我铸剑?”
老铁匠说:“是的!”
李睿说:“那就给我铸两把吧,一把我用,一把北宫少将军用。”
这下不光老铁匠,连老板都喜出望外了。能为两位柱国大将军铸剑,这可是莫大的荣誉,对他们的作坊更是一次极好的广告,这样的机会可是非常难得的啊!他们连连道谢,甚至可以说是感激涕零了。
李睿让人拿来一袋铁矿石,说:“想打造出好剑,就得有好钢,而想要得到好钢,没有质量上好的铁矿石是办不到的……你们就用这两袋铁矿石来铸这两把剑吧。”
老板打开麻袋,将铁矿石倒出来一看,顿时傻眼了。
老铁匠两只手抖得厉害,拿起一块矿石看了又看,连声说:“好矿石,难得一见的好矿石啊!一斤这样的矿石起码能出六七两铁呢,不知道大人是在何处觅得这等好矿?”
李睿哈哈一笑,说:“这个你们就别管了,好好铸剑就是。当然,我也不会白要你们这两把剑的,铸得好的话,以后我就向你们提供这种矿石!”
老板声音直颤抖:“大人,此话……当真?”
李睿说:“自然当真。”
老板和老铁匠对视一眼,那目光都是绿油油的。
他奶奶的,这样的铁矿石简直就是撸铁男人的最爱啊!为了以后铁匠作坊能用上这种难得一见的好矿石,拼了!
别说打两把剑,打两朵铁牡丹都不成问题!
李睿又拜访了好几家颇负盛名的铁匠作坊,同时也参观了南阳境内官办制铁作坊,对此时的冶铁技术算是心里有数了。
南阳的冶铁技术还是相当发达的,光是官办的制铁作坊就有好几处,民办的数量更多,所冶炼出来的钢铁质量上乘,很受欢迎。不过,大多数作坊都还在使用炒钢法,只有少数作坊摸索出了灌钢法,而不管是炒钢法还是灌钢法,都相当复杂,全凭经验,所以制造出来的钢材质量如何,全看铁匠经验和技术水平,这就导致钢铁质量参差不齐。
此外,有个作坊甚至整出了球墨铸铁,这可真是牛逼坏了。球墨铸铁的绽合性能无限接近于钢,强度甚至比碳钢还高,用途非常广泛,这玩意儿欧洲一直到十八世纪才搞出来,而中国在汉代就已经有了。不过这种工艺十分复杂,同时也严重依赖经验,成功与否还得靠点运气,没什么章法可寻,不得不说,这有点儿遗憾。
更遗憾的是,这项技术后来还失传了,新中国成立后,早在两干年前便制造出了球墨铸铁的中国反过来要向西方学习球墨铸铁的工艺技术了。
中国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后人总结前人的经验,推陈出新,最后才成功的,而不是某个横空出世的天才灵光一闪的杰作,火药如此,印刷术如此,造纸术还是如此。每一项技术都是有无数聪明能干的匠人在摸索,后人总结他们的经验然后进一步改良,最后成功,说白了,前人并不成功的探索是后人宝贵的知识养分和灵感源泉,没有前人的努力,后人是很难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的。
只是,古代工匠还有个毛病,就是掌握了某项技术之后一般都会将它作为不传之秘,严格保密,只教给几个自己最信得过的弟子,甚至都不愿意在将它写下来,只是心传口授,以免泄密。这就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弊端:弟子未必有师父这么聪明,不见得师父教了他们就能学会。学艺不精的弟子再去教弟子,教出来的弟子水平更差,几代下来,这项技术就没了。而这些没有广泛传播,甚至没有书面记载的技术,后人是没法去研究、归纳、总结的,这些技术就这样消失了,又不知道要过多少年,后人才能重新摸索出来了。球墨铸铁就是这样,它横空出世,惊艳了世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上不仅没能更进一步,相反还慢慢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真的是太可惜了。
带着深深的惋惜之情,李睿着手重新规划官办钢铁作坊。
首先,这个钢铁作坊面积不能小,小了可容纳不下这么多人————他可是招募了上干工人的;
其次,钢铁作坊必须靠河边,方便利用水力驱动机械对钢铁进行加工,同时地势得高,不然一场大雨下来整个作坊就给淹了,那还玩个屁;
最后,产品要齐全,不光要能够制造兵器,还要能够制造各种农具————可不能由着民间资本垄断这一行业。垄断什么的最讨厌了,不管是什么东西,一旦被垄断,肯定会有一大堆人买不起。如果是奢侈品啥的倒无所谓,但如果是粮食、钢铁、食盐等等这些,那可没法忍!
这样一来,一个作坊似乎不大够了。
要不再建一个作坊?
至于冶铁用的燃料……
最理想的肯定是焦炭,这玩意儿便宜,容易获得,而且储量非常庞大,襄城那边就有大型煤矿,可以利用起来。煤不能直接拿来炼铁,因为煤炭里硫含量是相当高的,直接拿它炼铁,那些硫全跑到铁里了,炼出来的铁质量会很差。宋朝就吃了这方面的亏,直接拿煤来炼铁,结果造出来的兵器……怎么说呢?跟战国时期的青铜兵器颇为相似。都见过西瓜刀吧?宋代很多军刀跟西瓜刀一个样,又阔又短,没有刀尖,简直丑到爆,与汉唐时代的刀剑相比差得太远。不是他们不想造出汉唐时代那样的刀剑,实在是做不到,钢铁里硫含量太高,做得窄长的话很容易就断了。当然,他们可以找借口,说这个时代的步兵都是重甲化,钝器化,刺是很难对那些铁罐头造成伤害的,所以刀尖有没有无都所谓……
笑死,刺都刺不动,你还想砍得动?自己找把刀找块铁皮试试,看是刺穿它容易还是斩断它容易吧!
把煤烧成焦炭后硫含量就会大大降低,而焦炭的制造工艺也不复杂,不需要什么高科技设备,烧焦炭比烧煤省时省力多了,热值还比木炭高得多,没理由不选它。
只不过他没烧过焦炭,这个时代没人烧过,到底应该怎么弄得一步步摸索,这需要时间。在焦炭成功之前,作坊还是得用木炭。至于直接用煤来炼铁……
他疯了才直接用煤来炼铁,那纯粹就是在浪费这些品位上佳的矿石。
计划很庞大,不过当务之急还是秋收,所以他并没有马上付诸实施。事实上也用不着大动干戈,因为西晋留下的冶铁作坊里就有两处符合他要求的,建在靠近河流、地势较高处,可以有效的利用水流,同时也靠近山区,可以很方便的获得木炭,铁矿石运输距离也短,而且作坊内有很多现成的炉子,再合适不过了。
就差水力锻锤了。
他聘请工人勘测地形,开挖引水渠,制造水轮、锻锤、铁砧,对作坊进行有限度的改进,工作量不算大。
北宫静则同样招募了一些工人开始修路。那条路正如李睿设计的那样呈Z字形,一层层的往上爬,同时每一级都留出了一段缓冲带,以免下坡时速度太快刹不住车。不过用马或者牛在这么高的山上拉着几干斤矿石往下走确实是有点强牛马所难了,很容易伤到这些畜力,所以诸葛慧建议由人力独轮车来代替,先由工人推着独轮车将矿石拉到山下,再装上马车运往冶铁作坊。独轮车一车也能拉个两三百斤,虽说没有马车拉得多,但是工人多啊,招募几十上百名推车的工人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节省畜力的同时还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也不赖!
此外山上还留出了一条滚石道,那些重达几百斤上干斤的大矿石先不在矿场粉碎了,运到滚石道,顺着山势滚下去,滚完后再由下面的工人将它砸碎、运走,这同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忙忙碌碌的,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的功夫,秋收时间便到了。李睿搁下手头的活跑到田里,和大家一起参与到紧张的秋收中去。在今年上半年平定南阳叛乱的战役中被他俘虏的那几万战俘可是利用无主的田地种下了四十万亩粟的,他得去看看那些粟收成怎么样。收成好的话他便可以松一口气了,收成不好的话就要早作打算,毕竟天大地大,吃饭最大,粮食都不够吃的话,一切都无从谈起!.
(https://www.youren999.com/chapter/1501550/109689868.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999.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9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