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科举
处理冗官之事已过数月,虽然于大局是好事,但对官僚群体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切肤之痛,并不是皇帝补偿点俸禄就能弥补的。
而对宗室官员一体下刀,皇帝的声望也遭到了一定打击,当然,房玄龄等主持了此事的官员面临的非议更甚。
总要有人承受被罢官免职官员们的怨愤,但李建成还是对房玄龄等人加官进职,差事办得好,不仅是关陇得罪了,就连自己的姻亲故旧都没放过。
如此的纯忠之臣,怎么能不好好嘉奖呢。
李建成可以接受朝中官员有派系之分,但只忠于自己的纯臣也是必须要有,且还要占据一个相当的比例才行。
但如今朝中几乎是没有不受出身影响的官员,因而他只能自己提纯,房玄龄杜如晦刘文静王頍魏征等便是他选中的。
但光凭这些人当然还是不够的,科举取士也是时候开始了,打江山的时候,只有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而坐江山的时候,只有得人才者才能安天下。
论得民心,李建成无疑是其中典范,他在逐鹿之时,真正掌握的兵马其实并不足以这般快速的一统天下,但凭借在世家士林当中的名望,让天下大半的郡县都是传檄而定。
而论得人才,倒不是朝中的文臣武将不够优秀,而是他们的出身,太过显赫的出身,太庞大的家族,会影响他们在某些时候的决断。
关中山东代北江南,朝中被各个地方的豪门望族所填满,李建成现在希望能有一些寒门子弟平衡朝堂。
虽然寒门子弟显赫后也会转变为世家豪门,但毕竟还需要几代人的时间,起起落落谁又说得准,何况科举一开,只要方法恰当,便能有源源不绝的寒门子弟。
而庶民乡绅的子弟想要出头,现在还是早了些,经义知识都被垄断在世家手中,寒门尚且还能有些传承,以及家底供养一二士子。
不过在大兴科举之前,还是有些工作要做的,而且也要给世家一些恢复的时间,总是朝着他们的立身根本打击,纵然他们翻不了天了,可豁出去了,坏事却还是可以的。
李建成自己就是世家出身,当然清楚他们的想法了,近来他的态度,确实是颇有些针对他们的意思,也就是先开刀宗室,这才让他们没话说。
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日,李建成提高了各品级官员的俸禄,与裁官省下来的俸禄相比是不多,但意思是有了。
然后提拔了一些世家的代表人物,并赏赐了一些朝贡而来的珍宝,更重要的是命他们举荐了一些年轻的士子,总算是略微缓和了他们的一些情绪,但还差些。
一日朝会结束后,李建成没有回后宫休息,而是直奔弘文馆,召见了诸多士林名士。
“臣等恭迎陛下。”
“嗯,诸卿免礼。”
弘文馆内聚书十余万卷,宽阔明亮,处处都是书墨之气息,李建成常服身带鹿卢剑白玉双佩而进。
见礼后就命士子们各归其职,只留了几位学士陪伴,不时垂问些士林之事,比如文中公王通的书籍编纂工程。
这也将是科举的重要一环,考就要学,学了就得接受他想传教给天下的人的思想,潜移默化之下,便是天理了。
等众多学士都到齐了,李建成就将话题引向了科举,科举虽在隋立,但只举行过四五次,总共取士加起来也只有十余人而已。
而且最关键的是,隋朝科举,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才能参加。
因而弘文馆的官员们听到科举也并未有什么激动之情,甚至有人劝道:“朝廷刚刚裁撤众多官吏,现在就又开科取士,这恐怕不太好。”
李建成道:“朕有意让被罢免的官吏都来参与此次科举,能脱颖而出者,朕自当派遣使官代朕亲迎回朝。
卫国公刚刚送来捷报,四郡之地已经夺回,吐谷浑国主慕容伏允亦被西突厥可汗擒拿正在押送来长安,作为可汗送给朕的贺礼。
这四郡之地的官吏,皆由此次科举中出。”
这话一出让众学士议论纷纷,虽然房杜裁免官员已经竭力做到公平公正,但被裁官吏当中,还是有不少因种种原因而未能留任且能力显著之人。
若是能通过科举回朝,倒也是一桩美谈。
于是开始认真商议起前代科举的弊端来,弘文馆中有不少人是亲身参与过的,而例如房玄龄,就更是前朝科举出身的。
大家一谈,就发现问题实多,那时考生通过关系到京城之后,须打通考场内外的各种关节。
除了向所司投递牒文、状书进行登记等例行公事之外,还有行卷、温卷等名堂。
所谓行卷,即是考生将自己的史才、诗笔、议论之高下写成文卷达于主司,其中最关键的是将自己的家世背景告诉主考官。
过了数日后,再将该文复制一份再送一回,名为温卷,若是在这其中,谁能有办法拜见主考官,并奉上金帛,那么…
在李建成的诱导下,学士褚亮提议道:“当废行卷温卷,实行糊名,考生将名字写上卷子之后,由贡院派专人在其名字之上糊纸加封,等成绩以定后,再由主考官及御史台、大理寺派员当场监督开卷,然后放榜。”
众人纷纷赞赏,然后就是开始商议最大的问题,那就是答案难以统一。
学士姚思廉道:“先不论主考官个人己见之事,自始皇焚书坑儒,前人经典残缺不全、亡佚散尽。
虽经汉代诸儒修补,然还是百孔千疮,其后战乱不断,经籍文字讹谬越积越多,以《五经》为例,现在天下流传的版本何止数十?”
杜如晦点头道:“主考尚可由陛下点一德高望重之人,再有中书尚书大理寺等官员从旁助之,以确保公正,唯经籍文字讹谬,若匡救之,非数日之功。”
学士颜古师道:“前代因南北对峙,各有师承,因袭旧说,师徒传承之时,不免以讹传讹,到隋世,刘焯、刘炫开创统一经学的先河,惜隋世国祚短促,未能完成。
如今天下渐平,陛下又是天纵之君,该是统一经学的时候了。”
……………
(本章完)
(https://www.youren999.com/chapter/1990743/11110898.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999.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9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