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思量
疼,钻心的疼,不仅仅是疼,还有这嗡嗡嗡的声音在耳朵边犹如数万只苍蝇围绕一般,这是一场极长的梦,梦里,他出生在帝王之家,还是长子,他的父亲早早地就定他为太子,并且利用“母凭子贵”,利用内朝外朝之间的信息不畅,终于废后再立,让本就是皇贵妃的孙氏成了大明的国母,可也因此让母亲背上了“祸国妖妃”的名号,不过皇帝终究是皇帝,皇帝做过的事情,那么再怎么不合理,大臣们也会让这件事变得合理,于是本就贤良淑德的胡皇后,因为为国祈福出了家了,担不起皇后之责了,所以胡皇后成了胡仙妃,孙贵妃成了孙皇后,可是这也因此惹恼了皇太后,此后本来将孙氏当成女儿养大的太后,对孙皇后是怎么看都觉得不顺眼,后宫大权自然是一丝一毫都不给孙氏,搞得孙氏是一日三惊,生怕哪天太后看着他们母子不顺眼,就赐了鸩酒和白绫了,所以孙皇后对于太子,那更是小心呵护,任何吃食,都是先过了她的嘴,这才让太子进食;当然,这一切身在慈宁宫的太后都知道,可也仅仅是知道,并没有多余的动作,就这样直到今日,皇后突然就抱着太子去了乾清宫,太后也在,两厢见礼之后就是长时间的无言,直到三杨来到,接着就是皇帝回光返照,定下了遗旨,跟着就撒手人寰了,是的事情紧急的连跟他说句话的时间都没有,甚至跟太子都没说句话,就这样大行了;接着就是守孝了,大行皇帝将会在乾清宫正殿停灵七日,然后走过各种程序后,由嗣皇帝主持下葬,最后将大行皇帝的棺椁送入早就准备好的陵寝之中,落下断龙石,再然后矩形新皇登基大典,到了新年再以改元,老皇帝的一切就都消失了,可是今天出了大问题了,本来应该立刻发出的先帝遗诏,没有发出,随后太后去了一趟宗人府,代表着襄王身份的金册玉蝶突然消失了,按理说该激起一片波浪的,结果却是悄无声息,仿佛是无人可知一般,紧接着就是太子突然晕厥 ,直到昏定时分才浑浑噩噩的苏醒了过来。
醒来的是朱佑濬,不过不是现在醒过来的,而是六年前,自从感觉到一阵电流之后,朱佑濬就进入到了一片漆黑根的空间之中,这片空间可以清晰地看到外面的一切,可是外面的一切却又好似跟他没有意思关系一般,他只能成为第三者一样,去看,去想,却无法指挥身体,就这样看着,不过通过这些年的查看,他终于明白自己怎么回事了,他穿越了,穿越到了大明宣德皇帝的儿子,再后来有着“大明战神”之称的有着“堡宗”诨号的朱祁镇身上,刚开始他还想着可能是穿越到儿童身上,没办法控制身体也属正常,只要长大了就没有问题了,而且他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历史知识,在某一个历史节点,改变自身命运,甚至是改变大明的命运,让大明摆脱王朝三百年周期律,可是,当朱祁镇第一次站起来,第一次攀爬,第一次走路的时候,朱佑濬绝望了,因为这些都不是他能控制的,他没办法改变这一切的一切,他的父皇,宣德皇帝很可能是死于感冒引起的心血管并发症,而对症的药物虽然没有,却也有缓解的药物,只要他能够跟他太医说一说,哪怕只用一次,说不定就能够挽回宣德皇帝的生命,可喜的是他却只能是像是看电影一般,就这样看着,直到在去乾清宫正殿的路上,突然“晕厥”,他所在的空间仿佛是坍塌了一般,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响了起来,被关在者暗无天日的地方六年,你可有感触?
谁?你是谁?
我?朕就是朱祁镇啊,就是你口中的那个“堡宗”啊
朱祁镇?这怎么可能?
不可能?怎么不可能了?你以为你是怎么来的?朕悔了,可朕又不能悔,若是朕真的说话来了,那这皇位,这天下怕就又要大乱了,所以朕不能悔,可是朕心里又何尝不希望重来一次?
那你重来一次就好了呀,你把我拉过来什么意思?
呵呵,天时不允,天道不允,没办法,所以我只能与一个人换,我去过他的人生,一生悲苦,坎坷,将所有的罪孽都顶替了,让那个人去过朕的人生,去改变朕悔恨终生,想改却没法改的一生,这六年其实是朕的私心,朕又何尝不想回味那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六年啊,所以朕就偷了你的六年,关了你六年,而且天道也不允许你出手去救父皇的。
不允许?为什么?要知道,就下了宣德皇帝,让他继续执政十年,大明恐怕是另一幅景象,先不说仁宣之治又能多出十年,就说多出来十年,宣德皇帝最起码能为你留出更多的文臣武将,而且更可以将你带在身边教育,就算没办法把你教育城新一代明君圣主,最起码能把你教育成一个守成之君吧,最起码历史上就不会有那么臭的名声流传下来吧,想想“叫门天子”的称呼,难道你不希望你的父皇多活十年吗?
我当然希望,可是还是那句话,天道不允啊,我的父皇,论心机比之仁宗不遑多让,论狡诈残忍,比之太宗皇帝也不觑多少,论起仁德更是不输于仁宗皇帝,他占有气运太多,所得天命太重,哪怕他自己都难以承担,必须要后世子孙来还,所以我这个英宗皇帝就是应劫之人,毕竟老朱家欠苍天的,总要还的。
那你还就还了,怎么就涉及到我了?我一后世平民老百姓,文不成武不就的怎么就被你挑中了?
你是朱家子孙,够不够?
……
没话说了?听着,我时间不多了,我与天道作赌,我用从我开始所有的朱氏子孙的气运为赌注,和苍天对赌一局,我和你交换人生,我去过你的人生,并且一生坎坷,艰难度日,而你,则要背负着朱氏子孙所有的气运,在一次改变大明王朝的命运,你越好,而我越惨,直到否极泰来,那就证明你成功了,若是我本人一辈子坎坷到最后冻饿而死或者凄惨死去,那就证明,我败了,而你也将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所以这局赌局你虽然是被强制带进来的,可也是朕最后一搏了,莫怪我,从现在起你就是朱祁镇了,大明我交给你了,还望珍重,珍重 ……
我能不能不参与?喂!喂?老朱?战神?叫门?这特喵的什么事儿啊?你跟老天做了一局赌局,你把我拉进来?还要我代你执行?就因为我是皇明后裔?难道你不知道我在后世就特喵的是个穷屌丝?历史狗?网上喷人我是杠杠的,你要我改变社会?喂!喂?
殿下?殿下?您醒醒,朱祁镇身旁的大伴王振,轻轻的摇晃着陷入迷蒙的小主子,一边轻晃一边轻声呼唤,良久终于将小主子唤醒了,而朱祁镇则是一脸无奈的看着身旁的大伴,说实话有一种要掐死他的冲动,不过想想自身身边除了他也就没有别的可用之人了,想了又想,忍了又忍这才没有一时冲动要把王大伴弄死,而是转脸问了一句“大伴,现在是几时了?”看着带着这哭腔的太子爷,王振也是内心戚戚,听闻小主子询问,马上抬头看了看天色,然后低头回道“怕是要辰时了,小爷从昨夜开始您就一直守在这边,中途晕厥了一会儿,毕竟龙体要紧”,胡说些什么?闻听“龙体”二字,就是朱祁镇都心尖一颤,赶紧出声打断,然后铁着脸再次问道“你刚才去干什么了?”,主子有问,王振赶紧跪在朱祁镇身侧小声道“小爷,太后娘娘去了宗人府,拿了襄王爷的金册玉蝶,”问题此言朱祁镇的呼吸蓦的沉寂下来,然后开口问道“什么时候的事儿”,“回小爷,昨天晚上”
金册玉蝶,是皇族宗室的身份证明,玉蝶刻名,金册则是记录该宗室世系,其实就是普通家族的族谱,要是没这玩意那就跟私生子差不多,这东西则还有另一个用处,那就是登基的时候需要对照身份,而金册玉蝶就是最有利的证据。
朱祁镇稳了稳心神,轻声自问“难道娘娘要立襄王?是了,国赖长君啊,按照周岁来讲也才七岁半,虚岁九岁,如何能让人安心啊”
小爷,您别灰心啊,奴婢昨天在里面听得真儿真儿的,万岁爷指着您定的大位,这可是大行皇帝遗诏,谁敢违逆啊?
大伴,你想想太宗的皇位怎么来的,你可别忘了襄王可是我的亲叔叔啊。
王振微微一愣神,回道“奴婢不知道,想来太后再大也大不过祖宗家法吧”
朱祁镇闻言也只能是自我安慰似的低语“是啊,太后他老人家不会立襄王的,毕竟祖宗家法在呢”。
想想其实应该感谢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是他钦定的嫡长子继承制,首要一条就是 立嫡立长,当年高皇帝那是宁愿杀的人头滚滚,也要保扶朱允炆登上皇位,对于太宗那是看也不看一眼的,到了太宗皇帝,那更是如此了,仁宗爷给太宗爷当了二十多年的后勤大总管,别管太宗爷漠北怎么玩,仁宗皇帝总能够让国内安稳度日,这就让太宗皇帝怎么都下不了决心废立太子,到了后来仁宗皇帝也是靠着嫡长的身份登上了皇位,大行皇帝那就更不用讲了,太宗爷“奉天靖难”就是为了大行皇帝打的,可以说正是宣德皇帝的出生,才让太宗皇帝下定了 “奉天靖难”的决心,从太宗时期早早地就将宣德皇帝定为了太孙,为的就是皇位的平稳过度,所以哪怕襄王占了一个嫡,但是自他成了襄王起,只要不是主支嫡脉后继无人,这皇位就轮不到他。
而且此时的他还有遗诏傍身,三杨、太后、孙皇后、和一大群宫人在侧,朱祁镇可不相信,太后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敢不遵遗诏,毕竟太宗皇帝那也是几百年难遇一个的,当然了,朱祁镇的另一个底气则是历史上,张太后确实是一手扶持英宗继位,然后严加管教直到英宗十八岁亲政,结果英宗刚一亲政,先是赶走了三杨,后是重用王振,甚至是已经身为太皇太后的张氏亲自出手要结果了王振,都被英宗给保了下来,更是在张太皇太后去世之后,亲自下令挖掉了紫禁城中“太监不得干政”的铁牌,更是在后来尽起国内精锐,来了一把飞龙骑脸,最后成功留学。
现如今,已经调换身份的朱祁镇,还是个历史迷,最起码苟一苟不搞亲征还是没问题的,再加上从现在起到正统十五年,起码有十五个春秋,能干的事情多了去了,不过最急迫的反而是眼前的这道坎,看眼下的情形,太后哪怕真的愿意遵从遗诏,可是让襄王监国却是没问题的,毕竟历史上襄王曾经有三次机会无限接近皇位,第一次是仁宗驾崩,宣德皇帝那个时候还在南京,在宣德皇帝赶回京师之前,就是襄王奉命监国,第二次就是大行皇帝年前北巡朵颜三卫,襄王留京监国,这会儿襄王可还没回封地呢,太后就把襄王金册取走了,要知道,亲孙子和亲儿子,总归是亲儿子要亲得多啊。
想到此处,朱祁镇也有些无可奈何,想想自己的祖母,这位张太后,仁宗皇帝的皇后,太宗时期无可争议的太子妃,奉天靖难的时候,太子在北平城头指挥防御,身边站着的可是他的小舅子,因功封的伯爵,这在整个明朝来说,外戚因功封爵的除了太祖时期,张氏可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啊,更别说后面仁宗皇帝能够一心一意的处理外朝事务,内宅却能够稳如泰山,这位张太后的手段自然无需多言的,还有就是仁宗皇帝登基十个月就猝然离世,也是这位张太后,联合三杨,稳定了内廷和外朝,甚至是推出襄王监国而无人反对,等到宣德皇帝安然回到北京登基,这才重新隐居幕后,可想而知张太后的执政手腕,还有就是宣德皇帝遗诏,明显就是三杨稳定外朝,内廷那是万分放心的就交给了自己的母亲了,而历史上张太皇太后更是联合三杨,让仁宣之治在宣德皇帝驾崩之后硬生生的又延续了十年,要不是朱祁镇被孙太后溺爱太过,又跟自己的祖母天然疏离,再加上张太皇太后崩逝之后朱祁镇无人可制,哪还会有“叫门天子”出现?
所以,张太后是个明白人,而明白人一般不会干糊涂事,想到此处朱祁镇悄悄地松了一口气,可是有些时候呢,有些人总是会在关键时刻给你上眼药,就比如身边的王振,看到小爷松了一口气,急急地说道“小爷,您可不能大意了,别忘了自大行皇帝废立皇后起,两宫可就一直不和的”。闻听此言刚刚松了一口气的朱祁镇猛地一下浑身出起了白毛汗,也对,怎么把这事儿忘了?
要说起来这事自己的便宜老爹,干的是真不地道,而且整个大明王朝真的挺邪门儿的,一家子十七个皇帝,除了有限的几个,其余的都是痴情种子,为了一个女人敢跟全世界战斗的真男人,太祖高皇帝的马皇后,坐在龙椅上给太祖出主意,太祖他老人家也是笑呵呵的,马皇后去世之后,太祖的屠刀就没了刀鞘;太宗皇帝的徐皇后,传闻太宗皇帝还是燕藩的时候,整个内宅徐王妃的话比燕王爷的话管用,后来徐皇后去世,太宗爷更是一辈子没有再立皇后,仁宗皇帝那就更别说了,命都敢放到张皇后手里;后面的宪宗皇帝的万贵妃,孝宗皇帝的张皇后,武宗皇帝的风流韵事都快把史书变成言情小说了,穆宗皇帝的李贵妃,为了她开创性的创造了“圣母皇太后”这个词,万历的郑贵妃,还有就是 朱祁镇的便宜老爹,宣德皇帝,当年朱祁镇降生,宣德皇帝就想让孙贵妃“母凭子贵”,而起了废立皇后的心思,可是呢,胡皇后的贤德那也是外朝内廷都知道的,一个有贤德之名的皇后,想要废除那前朝内廷肯定是不愿意的,宣德皇帝就想用中旨来完成此事,可是呢废立皇后按照规矩是需要内廷外朝共同认同的,内廷必须得皇太后同意,外朝必须得内阁同意,这一来,内廷张太后一万个不同意,说急眼了就来一句你去问外朝吧,外朝同意我就同意,到了外朝就一句话“太后同意,我们就同意”好嘛,无限套娃,宣德皇帝无可奈何之下就找到了自己的“谋主”,三杨排名第二的杨荣,于是杨荣在被逼无奈以及“事成之后,以首辅酬之”的诱惑之下,给皇帝出了主意,皇帝先是跟太后说 外庭同意了,太后自然派人去问,杨荣就在门口拦住去询问的内侍,告诉内侍,我知道你想问啥,外朝同意了,内侍一听,杨阁老都亲口回答了,那还问啥,回头就转告太后,外朝同意了,太后没办法也就同意了,然后皇帝拿着太后同意的意见告诉另外二杨,你们看太后同意了,外朝一看太后都同意了,咱还坚持个啥?也就同意了,然后就这样,宣德皇帝成功的废立皇后,孙贵妃也成功地成为了新任皇后,但是呢世界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到底还是漏了,然后太后一怒,皇帝就去了太庙跪了七天,杨荣也差点被赶出内阁,要不是宣德皇帝死保,杨荣怕是早早地就回乡养老了。而自此之后,两宫之间就开始出了嫌隙,直到今日被王振提起。
想想也是,从太宗皇帝到如今也不过三十余年,从太祖皇帝开国到如今也不过七十余年,所谓的祖宗成法,真的有用?太后要是真的想要“国赖长君”那也不是不可能的,如今看来不能干等着啊,想到此处朱祁镇转头看向王振“以你所见,三位师傅,可会坚定的执行遗诏?”
王振听到小爷此问想了想回道“其他二位师傅,奴婢不敢确认,可是杨荣杨师傅却是必然会支持小爷的,还有就是请小爷手书一封手令,奴婢联系宫中忠义之士,效忠于小爷近前。”“小爷您只需要与内阁诸位师傅亲善,又有遗诏,相信皇爷大事一过,自然会谈起小爷您的登基之事”,朱祁镇想了想还是觉得不算安稳,然后问“武军都督府呢?你可有所联系?”,明初的武军都督府,统管天下卫所,而且能够在里面占有一席之地的,基本都是永乐以来的名臣宿将,就比如英国公张辅,虽已不在五军都督府任职,可是仍然挂着中军都督的职衔,说起来张辅的年纪也不小了,永乐年间的军功臣,大多也都凋零了,至于仁宣年间的军功臣,虽说正在当打之年,可是因为仁宣时间太短,很多将领未来得及成长,所以就整体而言仁宣所留军功臣,比起靖难遗留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而靖难遗留功臣自然是比不得开国功臣,所以如今的军方在今后的几年可以预知的就是“青黄不接”了,所以军方想要有一个能够领头支持自己的,几乎是短期内不要妄想了,至于王振,现在的他可不是历史上那个他,现在的他顶多算得上是太子爷身边的大伴,想要影响外朝?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https://www.youren999.com/chapter/2017749/11111121.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999.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9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