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拉拢之行


“殿下还特别强调,德行与学问并重。”

成敬告辞,胡濙凝眉嘀咕:“这算什么意思?江南有什么问题?”正好见于谦回到内阁,抓着他躲在一侧嘀咕。

于谦听后,微微一笑,解释道:“胡大人,殿下之意在于,选拔人才不能仅凭一时的才华展示,更要看其德行是否符合朝廷的期望。江南虽才子辈出,但若德行有亏,亦难当大任。殿下希望礼部能够深入考察,确保选拔出的人才不仅学问渊博,而且品行端正,能够为大明所用,为百姓造福。”

胡濙听后,半知半解。于谦见他不开窍,低声提示道:“老夫且问你,乡试递上来各人你可知道有何共性?”

胡濙想了想断然道:“家世显赫,最低也是个商贾之家。”

这有什么问题吗?贫困百姓哪来的银子钱币买书房四宝,更别说请得起塾师了。

于谦叹气道:“若只看重家世背景,而不顾及个人的德行和实际才能,那么那些真正有才华但出身贫寒的学子就会被埋没机会出头。长此以往,朝廷选拔的将不是最优秀的人才,而是最富有的人才。这不仅对大明不利,对那些勤学苦读的寒门子弟更是不公。殿下所虑,正是科举之弊。”

胡濙脱口而出道:“可他们都是堂堂正正经过乡试考上来的啊?难不成本官还要一个个过问贫困之家不成?!”

于谦只丢下一句:“你若是不明白,且去问问殿下吧。”

胡濙无法,只能硬着头皮在隔日的早朝拦下朱祁钰,躬身行礼后,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殿下,臣有一事不明,乡试名单已出,再考虑落榜之人的德行与学问,是否还有补救之法?”

朱祁钰示意他不必拘礼:“胡大人,科举制度本意在于选拔贤才,德行与学问缺一不可。乡试虽已结束,但若真有才德兼备而因家境贫寒未能上榜者,朝廷自会设立特别的途径,如恩科、特招等,以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位有才之士。你身为考官,理应明白此中深意,不可因一时之见而误了大明大事。”

朱祁钰的话中有话,可胡濙听得却是出了一身的冷汗。

恩科考试是为那些错过正常科举考试机会的士子们提供的补考机会,而特招则是针对那些在特定领域表现出色的才俊,如文学、武艺、医术等,给予他们直接进入仕途的机会。

这也是朱祁钰直接引用了现代那套招学之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牵马还得有个马才。

朝廷选拔人才的途径不应局限于传统的科举考试,而应更加开放和多元。

胡濙恍然大悟后愣在原地,连朱祁钰什么时候离开也不知道,于谦拍了拍他的肩膀:“是不是第一次听此法?怎么样?”

胡濙回过神来,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咬牙暗道:“真会折磨人!”

恩科和特招的消息从京城如春风一路吹遍了大明的疆土,各户各家纷纷议论着朝廷的这一新举措。

士子们或喜或忧,有的因错过了乡试而看到了新的希望,有的则担心这会使得科举之路更加拥挤。

但对于寒门子弟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朱祁钰特许走恩科和特招的人免除科举考试的费用,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此举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评。

入夏后便开始了会试,各省的考生上京赶考,京城各酒楼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酒楼老板们也趁机推出了各种优惠活动,吸引考生们前来消费。

六部各官暗地里与学子们联络,以切磋之名行拉拢之实。

他们不仅在学术上给予指导,更在政治上给予暗示,使得学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朝中各派系的潜在支持者。

此风气自古便是官场中常见的手段,朱祁钰有心阻拦,被于谦拦下。

“殿下,若是逼得太紧会

“殿下,若过于严苛,恐会激起士子们的不满,甚至可能使他们心生抵触。这些青年才俊本是国家的希望,若因此而心怀怨恨,更何况是那些老家伙。殿下不也收到了诸多学子的帖子吗?”

朱祁钰摸了摸鼻子:“可本王都一一拒了,会试前怎么能暗中联络呢。”

不过也没反对于谦的劝说,开科举就是为了大开门路,扶持寒门,他也存了几分私心,希望借此机会结派,襄王反而也开始行动了,这段时日出门参加各诗会。

朱祁钰不再纠结后便吩咐成敬收下递上来的帖子,挑着几个寒门学士邀上门品茶切磋。

最初出身富贵高官的学士到了京城后第一个递上的帖子便是郕王府,奈何石沉大海,寒门学子更是失落,零散有人咬牙抱着一丝希望递上帖子,没想到却是收到了回信!

这回信中,朱祁钰以谦和的语气表达了对学子们才华的赞赏,并邀请他们参加王府举办的诗会,以文会友,增进了解。

此举不仅让学子们感到受宠若惊,也使得寒门学士看到了一线希望,

他们开始相信,即便出身不显,只要才华出众,同样有机会得到王室的青睐。朱祁钰的这一举动,无疑在学子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为他赢得了更多人心。

襄王听闻后轻蔑一笑:“孔雀开屏之态!不过是炫耀羽毛罢了!”

几位寒子一进郕王府就被迎入了雅致的书房,朱祁钰亲自接待,态度和蔼可亲,丝毫没有架子。他们被安排在精致的桌案前坐下,桌上摆满了文房四宝,以及一壶上好的龙井茶。

朱祁钰与他们谈笑风生,讨论诗词歌赋,气氛融洽。

学子们原本紧张的心情逐渐放松,开始畅所欲言,朱祁钰不时点头赞许,心里却是叹气几人句句围绕着八股和才华。

主动提及道:“为何你们都如此专注于八股文和诗词歌赋,却对时政民生少有触及?难道你们不认为,作为大明的栋梁之才,了解大事,关心百姓疾苦,才是更为上道吗?”

朱祁钰的提问让在场的学子们一时语塞,他们面面相觑,哪知道这位王爷竟有如此深邃的见解。

学子们心中暗自思忖,平日里只顾埋头苦读,却忽略了对时政的关注和对民生的关怀。朱祁钰见状,继续引导道:“治国如同烹小鲜,非得细心观察,方能知其味。你们若想成为大明作一番事业,便要拓宽视野,不仅要有文才,更要有治国之策。你们要多读史书,了解前人的治国之道,更要关注当下,洞察时政之变。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仕途中,为百姓谋福祉,为大明出力。”


  (https://www.youren999.com/chapter/2964202/14420013.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999.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999.com